今天是: 无障碍阅读 智能问答|省公安厅|登录 | 注册

《湖北日报》报道:荆州公安县“一组一辅”构筑平安稳定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12-26 18:15  信息来源:平安荆州

12月24日

《湖北日报》报道

荆州市公安县“一组一辅”

构筑平安稳定新格局

在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当地派出所所长带领新警到组辅家召开“户主会”,面对面收集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建议,并进行反诈禁毒、防火防盗安全知识宣传。

公安县狮子口镇龙船咀村片区民警向周组织村内组辅走村入户摸排矛盾纠纷线索,开展安全宣传。

在公安县杨家厂镇青吉村,杨家厂派出所民警和组长调解农民地界纠纷。

村民小组是农村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在包产到户以前,村民小组长被称为生产队长,承担着组织生产等重要职能。随着时代变迁,小组长职能不断弱化,或改由村“两委”干部兼任,或干脆空缺。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特别是合村并组后,现有行政村人口规模、土地面积均翻倍增长,工作任务繁重,矛盾纠纷多发,给基层治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现有格局下,做实村民小组,加强组级管理力量,成为迫切需要。

今年以来,在公安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公安县公安机关总结“一村一辅警”工作经验,全力落实“一组一辅(组级治安员)”改革,为小组长明责赋能,打造了“县乡村组”四级平安建设工作体系。

村民小组实现“一组一辅”全覆盖

公安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截至去年底,共有258个行政村、3494个村民小组。这些村民小组规模大小不一,大的有两百多户、上千亩地,小的只有10来户、一百多亩地,结构亟待优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村民小组长的职能逐渐弱化,从一呼百应的“生产队长”变成了可有可无的“管水员”,村“两委”失去了重要工作抓手。一方面各项工作任务难以“纵向到底”,另一方面村级事务都集中到村“两委”,村务管理效率低、群众意见大,导致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近年来,公安县公安机关加强基层平安建设,推动实现“一村一辅警”全覆盖,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然而,经过合村并组,现有行政村普遍规模大、人口多,基层警务工作仍然存在“专业力量不足、专业能力不强、专项工作不实”等突出问题。

据介绍,目前基层民警、辅警队伍中“90后”占比越来越高,他们对农村了解不够,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更多的时候还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基层治理“肠梗阻”如何打通?公安县委县政府给出的药方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全面优化、做实村民小组,搭建贯通县、乡、村、组的四级治理新模式,推动基层治理和基层警务深度融合发展。

为此,公安县将村民小组从改革前的3494个调整为3146个,基本按照人口40户至70户、土地350亩至600亩的规模设立。同时,重新选优培强村民小组长,全县新聘任1028人,实现村民小组全覆盖。

这些小组长同时兼任组级治安员,主要参照辅警职责做好本小组的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稳定信息员。每位小组长按“五个一”标准配齐相关装备,即一个警民联系点、一块治安员门牌、一件巡防马甲、一顶反光帽子、一盏感应灯。

相比改革前,村民小组长中党员占到714人,增加96人;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数772人,增加317人;平均年龄55.9岁,下降2.4岁。

村民眼中的“主心骨”回来了

时近岁末,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开始返乡,公安县农村又渐渐热闹起来。

61岁的陈昌明,是狮子口镇龙船嘴村九组组长,并兼任组辅。农忙之余,他每天都要穿上巡防马甲,骑着电动车在村里转上几圈。

“哪家的年轻人回来了,谁家的婆媳又拌了嘴,都掌握得一清二楚。”陈昌明说,一旦发现矛盾纠纷,他第一时间上门沟通、化解。

陈昌明当了多年生产队长、小组长,工作经验丰富,在群众中威望高,大事小事都爱找他反映。现在兼任小组治安员后,再次成了村“两委”的好帮手和村民眼里的“主心骨”。

“矛盾化解贵在早发现、早介入。”陈昌明说,看似不起眼的小矛盾、小纠纷,如果处置不及时,很可能激化成大矛盾,甚至酿成案件。

位于公安县城郊的杨家厂镇青吉村,是一处整体搬迁村,共有12个小组、3200多位村民。从平房住进小区后,家家关门闭户,村民之间来往变少,矛盾纠纷也变得更加隐蔽。小组长人熟、地熟、情况熟,其组辅作用更加不可或缺。

前不久一天凌晨,四组小组长、组辅孙德兵突然接到中心户电话,得知有两位男子怒气冲冲地来找村民李某,李某躲在家中不敢开门。剧烈的拍门声、叫骂声让楼上楼下不得安宁。

孙德兵快速赶到现场,得知双方是因房屋交易发生纠纷后,他赶紧联系了村党总支书记罗成军,并将双方带到村部。经过调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一村一辅”改革实施以来,3146名小组长充分发挥组辅作用,与村辅及派出所民警紧密联动,第一时间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组,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10月底,全县组辅共收集平安稳定信息、信访矛盾信息2423条,其中组辅快速处置2095条,化解率达86%。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7%。

打造四级基层治理工作体系

今年9月的一天,在斑竹垱镇全美村,村民毛某雇请外地男子杨某驾驶收割机收割稻谷。收割完毕后,双方因为费用问题发生了纠纷。杨某认为自己作为外地人受到欺负,于是拨打了电话报警。

当地派出所民警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并第一时间和全美村村辅、组辅等人取得联系。待民警赶到时,后者已经安抚好双方当事人情绪。民警结合双方商议的解决办法和村里提供的田亩面积,促使二人圆满完成交易,顺利化解了这一纠纷。

这只是公安县基层警务联动和平安建设的一个缩影。

“一组一辅”改革,将原有的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拓展到组级,为基层警务和基层治理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公安县探索实行“两段集成、两端发力”的四级联动基层治理模式。即以乡镇为节点,在镇级以上搭建由政法委、公安局、社会工作部、信访局牵头的县乡平安工作联动机制,在镇级以下做实“组”级,构建镇、村、组三级矛盾问题和平安信息收集调处机制。

为更好发挥组辅作用,公安县级财政每年专项预算400万元,按照平均每年每人1200元的标准,为组辅发放通信和交通补贴。同时,县公安局制定具体办法,由乡镇派出所开展评议,根据结果差异化发放,激发了组辅的工作积极性。

不仅如此,该县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村级党组织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在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中成立党小组,由714名党员小组长担任党小组长。同时建立把党员培养成村民小组长、把村民小组长培养成党员的双向培养制度,今年已有161名优秀小组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公安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邹锋说,“一组一辅”是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也是公安机关融入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一组一辅”,对于更好服务基层群众、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