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义警:警民合力,擦亮平安底色
在荆州古城东南的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个穿着“红马甲”的群众在开展巡逻防控、隐患排查、纠纷调解、法律宣传或收集社情民意。他们虽然从事的行业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城义警。
今年7月,荆州市公安局荆州区分局东城派出所传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辖区南门社区为试点,成立了荆州城中第一支义警队,广泛发动辖区物业人员、保安、快递员及社区退休老党员参与平安建设,队员共10人,有效弥补了警力不足。
义警队员们定期巡逻,深入辖区开展防盗反诈等各类知识宣传,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参与治安防控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治理触角延伸至辖区每一个角落。自组建以来,“东城义警”共配合民警开展巡逻防控20余次,便民服务10余次,辖区侵财类案件同比下降50%。

8月初,辖区居民向义警队员反映噪音扰民问题。原来,辖区关帝广场上,每晚都有老姨妈组团跳广场舞。喧闹的音乐常常会播到深夜,周围居民因此苦不堪言。
“来跳舞的大多都是附近的街坊邻居,这个问题若处理不好,很容易激化邻里矛盾。”义警队员发现苗头后,和民警一起,联合社区、广场所属公司负责人、居民代表等多方共同协商,几次下来,终于将问题妥善解决。
“群众身份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义警队员刘大姐说,在开展各类志愿活动时,队员们常将心比心,在法治的前提下,以情化人。成立至今,队员共参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排除安全隐患10余处,协助民警查获违法犯罪行为4起。


“熊伯,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啊?”7月的一天早上,天空正下着濛濛细雨,民警和义警队员在辖区巡逻,途经东门九龙桥附近时,发现一位老人独自在桥上徘徊。因为对社区人员信息熟悉,大家很快辨认出,老人是家住荆南路某宿舍的熊伯。今年80多岁的熊伯因患有老年痴呆,时常趁家人不注意的时候偷跑出门。见老人鞋丢了,还光着脚,大家赶紧将鞋脱下给老人穿上,并迅速联系上老人家属,将老人平安送回家。不久后,为感谢民警和队员的及时救助,熊伯的家属特意送来了锦旗。
“‘东城义警’的成立是一次资源整合,派出所警力有限,但群众力量无限,我们以专群结合方式,发动义警参与公安工作,形式上不断丰富,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帮助解决辖区治理难点堵点和群众的急难愁盼。”东城派出所教导员万骞说。

“从小就有警察梦,但却没能实现,如今有这个机会,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7月底,在古城城门附近夜市摆摊的王阿姨正式加入“东城义警”队伍,并高兴地从东城派出所民警手中拿到配发的红袖章和马甲。此后,她逢人就爱讲民警传授的反诈知识,俨然成为了小区里的“反诈宣传员”。
“李大爷,我来跟您讲一下最近养老诈骗的真实案例。”“张阿姨,您有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吗?”只要一有空闲,义警队员便会深入辖区开展反诈宣传,对易受骗群体进行走访,辖区街头巷尾时常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在日常走访巡逻、反诈禁毒宣传等一系列活动中,都有‘东城义警’的参与,他们熟悉社区、了解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接受的宣传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东城派出所民警严桢说。


今年来,“东城义警”共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展反诈活动和知识授课13次,成功发现并劝阻5人上当受骗。
邻里之间有矛盾纠纷,去找“红马甲”进行调解;发现安全隐患、案件线索,赶紧告诉在社区巡逻的“红马甲”……家住南门社区的退休党员陈先生是一名义警队员。平日他与队员们经常在社区里转悠,左邻右舍对他都很熟悉,有什么问题会第一时间找他。8月初,辖区一店铺老板向陈先生反映,称有一外地口音的男子上门兜售高档白酒,但他鉴定过后发现全是假的。发觉事情可疑,老板急忙联系了陈先生。陈先生第一时间通知民警。随后,民警迅速赶到,将该男子控制,后经深入研判,顺藤摸瓜,成功抓获多名售卖假冒伪劣白酒的嫌疑人。

“只有充分发动群众,才能形成隐患共排、问题共解、平安共守的‘警社共治’大格局。”东城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说。
自“东城义警”成立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南门社区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刑事、治安、纠纷警情同比分别下降66.7%、37.5%、41.2%。